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外出务工,打工者数量还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增加,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学生人数约有1000万左右,而且这个数字也大有逐年增加之势,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幼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我街道虽属较发达地区,但仍出现许多农民外出打工、经商等离乡现象(有的尽管不离乡,但整天忙于上班,形似离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住所,只能将其留在家里,由夫妻一方留下照顾,如果夫妻双方外出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亲人照顾。由此,社会上出现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应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我园共有276名幼儿,“留守幼儿”有86名,占幼儿总数的34.9%。在这些留守幼儿中,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29.8%和58.4%,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6.3%。24.5%的留守幼儿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幼儿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4.9%。就我园留守幼儿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些留守幼儿中65%幼儿在生活、学习、卫生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良的习惯。其中五成孩子存在心理障碍。这些留守幼儿的父母常年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在这种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爱心,对社会很冷淡,缺乏安全感。此外,他们多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由于隔代的缘故,对孩子是加倍的呵护。在生活管理上,是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幼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结果造成他们依赖心理强,自理能力弱。在教育上,觉得这些孩子可怜可疼,狠不下心来,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变得自私任性。在社交上,怕孩子吃亏上当,常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形成幼儿胆小怕事的性格。这些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的幼儿,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变得任性、冷漠、孤独、抑郁。再者,这部分留守幼儿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教育、还是“单亲”教育,都是不健全的,对孩子只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他们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幼儿园的沟通,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老师也不能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无人管束的状态,加上他们年幼缺乏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少了约束和教育,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正,时间一长形成恶习,迷失方向,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综上所述,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健康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务输出力度的加大,“留守幼儿”的队伍日益壮大,社会隐患也随之日趋严重。幼儿园作为“留守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怎样使“留守幼儿”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也是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二、课题界定
二、课题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关键词界定:
“农村留守幼儿”是指父母亲双方或一方在外地工作(包括一般的打工),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被遗留在农村,或与爷爷奶奶生活,或与亲戚朋友生活的幼儿。
“教育探索与研究”主要是指研究、探索我园有多少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性情、人格养成等情况怎样,在生活、学习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他们的成长情况如何,父母的外出对他们造成多少影响。幼儿园对此应怎样来加强他们的教育,幼儿园与家长联系如何开展,教育这些“留守幼儿”的策略和方法。
(二)、课题界定:
“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是指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幼儿在教育中确实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建立相关制度,探索研究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对策。
(三)、支撑性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一个只有具有健康心灵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幼儿的心灵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迫切。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3、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贯彻“意见”的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明确指出,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成才。
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能够了解本园留守幼儿园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
2、在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做相关的研究旨在找到留守幼儿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有效的辅导措施,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3、做好留守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减少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4、做好留守幼儿心理健康辅导,养成他们的良好习惯,使留守幼儿父母安心务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
5、做好留守幼儿心理健康辅导,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如今在我国学术界,关于流动人口的研究非常多,主要涉及了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研究;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生存状态研究等等,其中包括了大量指向随着父母流入城市的“流动子女”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却非常少。在众多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只有极少量涉及这一问题的研究,如蒋忠等的《“民工潮”下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李庆丰等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主要是涉及了现状及对策研究,对“民工潮”下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问题解决的对策。但是,其研究对象特指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后,被留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其年龄范围主要是在6—14岁之间,对3—6岁的农村“留守幼儿”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的。
本文的研究是在这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尝试运用幼儿心理学、幼儿家庭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从研究农村“留守幼儿”的出现出发,尝试解读农村“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形成对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和看法。
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含子课题的设计):
预期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知道本园的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存在的问题。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园留守幼儿存在的行为习惯、心理等问题进行正确引导。
3、深入到家庭、社会,对我园“留守幼儿”引发的家庭、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社区的交流、配合和支持,协同一致教育幼儿。
4、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为留守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5、总结思考,在留守幼儿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内容:
1、农村“留守幼儿”抚养者的教育观念。
2、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4、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研究。
5、幼儿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6、留守幼儿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关系研究。
7、研究农村留守幼儿表现出来的各种现状,通过相关调查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幼儿园、家庭、社会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原因,指导研究活动。
8、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方法。
9、探究农村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抽样调查法:对留守幼儿的心理水平,存在心理问题和普通幼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农村留守幼儿表现出来的各种现状和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确定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2、以个别访谈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幼儿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3、社会调查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幼儿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情况,祖辈或其它监护人的情况,监护人的教育教养方式等调查,进一步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4、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提高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业成绩提高。
5、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对策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于指导对策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6、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处理把握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七、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主要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
家访,调查了解幼儿在家接受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
2、研究阶段:(2007年6月-2008年5月)
①、了解研究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误区;
②、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特点;
③、探索研究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3、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9月)
最终完成时间:2008年12月
最终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专题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心得等)
(3)个案研究指导教学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幼儿园领导重视,能够确保科研所需的人员、时间、资料、设备、经费的准时到位。
2、聘请区教科室专家任课题研究顾问和指导老师,定期接受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指导。
3、幼儿园有团结合作的科研氛围,课题组成员素质高,年轻有干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级获奖具备研究的能力。其中王英教师多年担任教研组长及园长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科研能力。
4、幼儿园领导对留守幼儿的心理和学习情况非常关注,由园长亲自任课题组组长,组织对留守幼儿的心理研究,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改善我园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让留守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快乐的成长。
5、把教育科研写入幼儿园的五年发展规划之中,制定有关制度。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王英:江宁中心园园长,小学一级教师。负责整体策划,组织调查测试工作。课题审报,结题定稿。
组员:马燕:小学一级教师,学前教育本科在读。负责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心理调查中指导成员工作,心理问题幼儿咨询辅导,结题报告初稿的撰写。
组员:纪海霞、周军,顾荷花、汤成美、卞娣香、陈福香、孙虹、李芳、何琳、叶金霞、孙玉萍、刘立妹、熊进燕,她们都是担任班主任多年,对幼儿的心理辅导有丰富的经验。本次课题研究中主要做的工作是对测试数据收集、统计、幼儿个案调查、幼儿社会家庭情况的调查。
上一篇: